公司新闻行业动态激光百科新闻月报图片中心视频中心

质量是立身之本、发展之本、未来之本

时间:2019-07-03 来源:新特光电 访问量:2458

事业的起点,源于一部电影

1962年7月,陈义红出生于荆州一户普通农家。从小爱学习的他,在看完一部老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后,就彻底迷上了激光。那耀眼、神奇、威力无比的“死光”(激光),激发了他浓厚的探寻欲望。1979年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畅游在激光世界里,陈义红如鱼得水,在华工读完激光硕士后留校工作,并于1994年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经过4年刻苦求学,他从新加坡总统王鼎昌手里接过了红色的博士学位证书。在新加坡,他是研制激光加工设备的开拓者之一,先后帮助3家企业研制激光器和激光设备,被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聘为研究员,同时也是南洋理工大的博导。

耿耿桑梓情,改变人生轨迹

2000年5月,武汉经贸代表团到新加坡招商引资。时任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唐良智向陈义红介绍了武汉光谷的筹备情况,诚邀他到汉创业。

同年12月,陈义红放弃60万元年薪的舒适工作,吻别妻儿,来到武汉。刚进光谷时,这里没有几家激光企业,抱着技术“饿肚子”,是光谷激光产业当时的真实写照。

从新加坡回来,手握28项全固化固体激光器核心技术的陈义红心想,有了顶尖技术,还愁不能迅速产业化?然而,创业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从2001年到2006年,最初的创业团队遭受三次裂变,他自己沦落为“三无”人员,即: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

从零起步,2006年,陈义红创办了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激光产业链上游的激光器和核心激光配件,如陶瓷激光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激光泵浦腔等。

作为新特光电的创始人,陈义红还有一个身份——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他把公司从零起步发展到目前激光销售额突破亿元,归功于创业环境好。公司成立之初,急需流动资金。东湖开发区主动提出为陈义红融资1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之后,还有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成功还在于专注与坚守。”一路走来,陈义红感叹,他一生只专注于激光,把激光做到极致便能成功。

如今,新特光电的产品逐渐赢得了这样的口碑:欧美品质,中国价格。陈义红也完成了由学者到企业家的蜕变。

事业高光处,思定、思变、思前路

2014年,总投资1亿元的武汉新特光电工业园矗立在武汉光谷,新特光电成立了技术中心,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八载奋进,陈义红有了自己的技术基础、人才基础、产业基础。

从业三十年,陈义红经历过低谷黯淡时刻,也徜徉过顺境时的和煦春风,作为商界老兵,他洞若观火:质量是立身之本、发展之本、未来之本!他自信的认定,企业管理只要做好三件事,便可任尔东南西北风!

一、专注创新团队建设

坚定不移的把人才放在第一位。企业成立12年来,陈义红一手打造了一支由业内专家组成的管理、研发队伍,花大气力聘请人才,培养人才,下苦功夫修炼内功,引进两名“3551”高端人才,并与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成以上,目前,新特光电手握专利40余项,10多项软件著作权,发展后劲十足。

二、打牢发展基础

陈义红主持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聘请中国光谷激光行业顶尖技术专家为技术中心主任。中心成立旨在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研发、制造水平,推动企业产品换代升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技术中心在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软实力,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有密切合作关系。将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蓄公司创新学习的势能,在一定条件下以多种形式释放出来,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每年新产品年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40%以上。多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专利。

三、强化过程控制

陈义红笃定:过程控制是做好产品质量工作的关键,没有过程控制的产品质量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空壳。在陈义红主持下,企业建立了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定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严格设备检测程序,制定了《质量检验管理规定》,将质检工作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整机检验---用户现场检验四个阶段牢牢把控,形成覆盖全过程的质检体系,同时,对全体员工进行强制培训,整体上提升员工的质量与创新意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质量为本,说易做难。陈义红,这位追光人,不忘初心,仍如24年前,不焦虑、不犹豫,少年般再出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